09 September 2009

不是梦

0999 22weeks

凌晨做了个梦。梦在沙巴家里,我依稀记得你穿着一件横条的小tee,好像已经会走路的样子。我能实实在在地抱着你,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从来没有做过有这种感觉的梦,我相信我当时沉睡的样子也一定是在微笑的。醒来,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突然,你在我肚子里动了两下,宝贝,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做着同样的梦?

05 May 2009

我的根在这里……

2009年4月9日
我想没有任何旅程比这个更具意义了。出发前,我告诉一个新朋友说即将要跟随家人到广州探亲。他问:“是去寻根吗?”是的,的确是一场寻根之旅。沿着树干,缓缓地走向树开始生长的地方,随着根部的蔓延,来到最深最深处—龙川紫市镇杨屋莲湖村—爷爷的爷爷扎根的土地—用泥土加稻草炼成土砖建造出来的房子。

多么神奇啊,曾曾祖父从这个地方走出去(当时大概真的用“走”的吧?),越过南中国海,翻山越岭去到南洋,在婆罗洲落脚,百多年来开枝散叶,结成我们这些小果实,而今我沿着祖先走过的路,回到了根源。

走了这趟,听了许多故事。尤其关于客家人的故事。为什么客家人的口味偏咸、传统客家屋门前多用途的池塘、屋内的设计、屋外大片大片的梯田等等,原来都是客家人克勤克俭的因由。有幸的,也吃进了许多客家故事。你一定想像不到,在客家村里品尝最原始最传统的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焖山鸡煲……的滋味是多么地激动且难忘啊!寻根,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祖屋已荒废,但规模和轮廓都还清晰。爷爷奶奶在1986年第一次回来时,还曾经入住过呢!爸爸踏进屋里,激动地不断发出慨叹和赞叹。可想而知,爷爷以前回来时,看到自己的“根”有多感慨多激动啊。客家屋内惯有的天窗。看那横梁,依然坚固。是写这些字的德和伯伯带我们来的。他说这是他在十来岁时挥下的字迹,伯伯现在应该有70岁了吧。翻拍的旧相片,右下角我用细细红线圈起的就是祖屋。祖屋虽然已荒废,但还有亲戚住在附近。注意左下角那只可爱的狗狗,像是在看着远方等待着什么……客家村内,家家户户都不免俗地贴上划一的红彤彤对联。贴上一年,过年时再换上新的。正宗的客家釀豆腐!在乡下吃饭,都是用这种瓦钵子蒸出来的,能吃到米饭原始的味道。

美味的农家菜。龙川市中心的大广场。

*更多图片在这里

30 April 2009

没什么,

两天闭关在家写稿陪伴我的是不知何故惹来的荨麻疹俗称风疹痕痒难耐抓了皮肤会浮起一块块估计是天气转变也有可能是几个星期以来暴饮暴食遭来的免疫力下降搞得我两天没有冲凉洗头头臭得可以在睡梦中薰醒我自己然后凌晨三点开始听老公的打呼声今天早上原本要去看皮肤科医生谁知风疹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去了沙龙洗头美容师妹妹一掀开我的头发幸好第一个反应不是掩着鼻子而是发现肩膀处被我抓痒抓伤的小红点于是开始一面洗头一面为我做类似中医才会陈述的病因推论更极力推荐我做拔罐说什么可以把体内的寒气都逼出再做个腰部推拿并陆陆续续为我诊断出腰部还可以但是大腿很胖手臂可以用拔罐减肥之后轮到为我吹头发的师傅开始批评我的发质很干发尾开叉头发很毛发型应该修一修头发快吹好时竟发现沙龙里有典型的中年男陆客在抽烟我立即向帮我整发的师傅投诉这个长得像个白粉友腰带不知是真是假的LV皮带吹头发功力还可以的师傅原来是这里的经理但却竟然说没办法这里是公共场合中国就是这样我没话说只带着甜美的微笑直接告诉他我下次不会来了没什么真的没什么。这是我两天风疹复原后心情很好的半天我现在依然心情很好等一下要去吃日本餐拜

29 April 2009

~热烈恭贺~
开blog大吉

请多多支持~

28 April 2009

一屋子冷清

2009年4月27日
失踪了几个星期,去了广州和家人会合,走一场“寻根”之旅。之后一起回到上海,家里非常温暖热闹。家人昨天绕道深圳再回家,留下我家一屋子冷清,非常不习惯。早上打开房门闻不到早餐味,很不是味儿。只好将精神寄托在拖欠的两篇稿上,写完稿后再整理照片慢慢回味,之后期待下一个很快就到来的假期。寻根之旅—龙川

04 April 2009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屋内空气暖呼呼,线上友人说很睏……

27 March 2009

记录阳光

2009年3月27日
三月是美好的,因为这是属于我的月份。奇怪,一年12个月,就是觉得自己出生的月份是非凡的。这种感觉很难解释,但你就是会找各种理由来美化这个月。三月上海的天气很难以捉摸,时雨时晴,但是,我只看到太阳

我的三月是这样的:
温和阳光下的梅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梅花,wow~ 它就像假的一样!(哈哈,这形容很奇怪吧!别怪我,从小在马来西亚就只在过年时出现,而且是自己找枯枝然后将一朵朵塑胶梅花插上。诶现在才知道原来跟真的很像耶!)不过看到是还是有被真梅花的美震慑住,怎么这么有春天feel啊?梅花就在朋友Zona家外面的公园里,这是Zona的女儿Mia,可爱到像洋娃娃一样。(她也确实就是一个“洋”娃娃,爸爸是美国人)
那烛光就是太阳。3月11日0时,我在家里玩找礼物的游戏,第10份是一个插着太阳的生日蛋糕。
我心目中最大的太阳给我的生日祝福。
生日餐中的甜品,Warm Chocolate,像太阳一样温暖我的心。
我做了一个如太阳般的芝士蛋糕,送给和我生日相差两天的Kennus。
生日的那个周末阳光充足,到街上走走。下午安静的弄巷里停了一辆载满鲜花的自行车。
很喜欢的一条街和街角的餐厅。
阳光洒在那粉蓝色的墙上,真梦幻。
阳光下扮鬼脸。
有……有有……有~有人在晒太阳吗?
有一面能让阳光照入的落地玻璃Bin74,小而有格调。本想在这里落脚看看书度过整个下午,但好的位置已有人了,只好作罢。
还是回到我最爱的PaulanerBakery。坐在阳台上,邂逅了这么美丽的画面。
某个weekday冲着阳光,到田子坊AlleyCafe的阳台晒太阳。在我家外面蒙自公园里的树。
坐在家里的阳台上,晒太阳,吃着自己做的苹果蛋糕(是的,我做的!个人觉得很好吃:P)
3月20日,去看陈绮贞的《太阳》演唱会。看,像太阳一样发着光的Cheer,好好好尽兴!!

18 March 2009

《SISTERS》Art for Soul, September 2008

题:环保,以时尚之名
Text:玉珊

5.12地震话题持续高涨了好一阵子,把原本应该也会被热烈讨论的6.1事件给拉了下来。我当然不是在说6月1日的中国儿童节,说的是“无塑日”。显然,在灾难话题渐渐淡化后,这个话题现正被热烈地谈论着。

正式一点的说法,是“限塑令”。全中国在6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从这天开始,到超市买东西,若没自备购物袋,请自掏腰包购买平日免费任拿的塑料袋。

其实,要多付个几角钱买个塑料袋,并没有对消费者造成极大困扰,只是,看你的良心过不过意得去。我们都知道,白色污染对环境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一个废弃的塑料袋,若焚烧,将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污染大气,还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若填埋,它在地底200年后还是呈原状,难以被大自然分解,而且还会改变土地的酸碱度,间接导致农业减产。上网查了一下,中国的塑料年产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废弃的数量可想而知!环保的概念,大家不是没有,只是想法和行动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明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许多人还是照吸不误。

这样的强制性限令,无疑是提升人们环保意识的方法之一,但限塑令下掘起的环保袋,却成了一种时尚。而许多的人们,似乎更像是被“时尚”这头衔牵着鼻子做环保的多。至少,自此,环保袋被掀起一股热潮。各品牌商家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环保购物袋:无纺布的、麻布的、帆布的、坚固PVC的、随购物或随杂志附送的,各式各款,设计精美。这下,名牌“It bag”反而成了二线,挎出来比拼的主角换成了“Eco bag”!各类杂志刊物打着“绿色时尚”的大标题,标明环保才是新的流行指标。

环保,以“时尚”之名,得以提升意识;反之亦然,时尚,以“环保”之名,得以创造新潮流。其实,时尚本身,本来就不环保。那些上千上万元的服装配饰,本质就没有节约之道。但当下,时尚仍然大于一切,也能左右一切。还记得去年春夏,全世界的女人一窝蜂地排着长龙,拼命推挤去买一个叫“I’m not a plastic bag”的经典时尚事件吗?姑且勿论当时里头的真正环保份子有多少,但相信或多或少,这些fashion victim里,在6英镑的环保布袋到手后,有良知的,赶了潮流,也该有对包包上那一句宣言付诸了行动,做个名副其实的时尚环保人。

不管时尚是环保的推手还是黑手,至少Eco bag的兴起,还是有帮助到提升人们再循环的环保意识。以后,若时尚界能全数使用有机棉或可持续的原料生产服装,那才能真正理直气壮地大喊,“Green is the new black”!


*本文已被刊登于2008年9月《SISTERS》的“Art For Sould”专栏

《SISTERS》Art for Soul, July 2008

题:姻缘拍卖会
Text:玉珊

周末,人民公园,人头汹涌,清一色年过半百的长辈。公园里有很多安娣安冦当然不奇怪,但是有上千个安娣安冦汇聚,有点蹊跷。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场面鼎沸。以为这里正举办什么老年人活动,但却没悬挂什么布条或展台,走入人群中,发现大家像是在做什么买卖正积极交流着,但却看不到物品,只见一张张白色A4纸的张贴。

有者拿在手上、有者摊在地上,更多的是悬挂在公园里的矮树叶上。纸张的标题多是两个字,直接一点的写着“征婚”,含蓄一点的写着“觅缘”。由于人群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所以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些安娣安冦在相亲,心想“还真开放啊”。不顾他们如刀光般犀利的打量眼光,我勇闯入内,想要看看纸张上的详细内容……啊!原来如此:

“女,27岁,身高1.58米,中专,未婚,五官端正,正直,在闵行区工作。觅本市户口,有房,年龄40以下,身高1.66以上,收入1500元以上,五官端正,有素养、有责任心、志同道合的男士。联系电话:xxxxxxxx。”

这就是上海著名的“相亲角”。原来几年前由几个家长自发性地开始在人民公园里为子女征婚,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征婚风气,吸引无数家长来为子女牵红线。据说他们有些是瞒着子女来的,但也有些是常客,子女们都知情,也不反对父母这么做。

他们把子女的基本资料如拍卖所般基本列出,为了提高效率有的直接附上图片,有的则写得如一篇短文,把子女的兴趣脾性形容得一清二楚,也把对象的要求白字黑字列出,连具体样貌、年龄、生活习性、收入职位也有明确的要求。然后呢,家长们就守在一旁,等着买主来挑选。见到停驻阅读的,可能直接就问“有兴趣吗?” 这样的话。现场还见到许多正在“交易”的家长,“顾客”或许在对其“产品”进行更多了解,直率的上海人可能连客套话也省略就作出 “年龄太大”、“学历太低”、“样子一般”、“收入太少”等品论。

坦白说,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征婚场面还真有点culture shock。家长们坦荡荡地将自家出品摊在烈阳下任人评选,而子女们也舍得让父母亲在外头为自己张罗婚姻!问了问身边的上海人,年轻人的语气多是已见怪不怪,轻描淡写得笑说这已是种风气。但却只是把话题放在这种“风气”上,而不是风气的“本质”上。

想想也知道,姻缘不可能就由父母这样一笔成交的。这种风气,能真正撮合多少桩良缘?幸福是自己的,再忙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呀!要是真正在意,那这场“姻缘拍卖会”应该由自己亲自上阵;若不在意,不如就让父母明确地了解你“不害怕大龄晚婚,很多人婚后照样装单身” (中国某知名杂志的经典语录)的新思想!

*本文已被刊登于2008年7月《SISTERS》的"Art For Soul"专栏

06 March 2009

阴晴论

2009年3月6日,终于晴天
昨晚和友人在线上聊天,和她谈起上海这几个星期都是阴雨天,她第一个反应是:你这个喜欢晴天的家伙,心情不就一直低落?果然是老朋友,这些小事都还记得。念书时的我总是在那里嚷嚷天气会左右心情,觉得阴天会让人心情很低落云云。友人还记得让我觉得很窝心。可是现在讲起来,那时的自己简直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啊!

今天突然开窍,不再强说愁滋味,却越来越相信自己有驱散阴天的法力……因为每次在阴天烘培,第二天会变成晴天哦!(晕倒!这才是病入膏肓吧?)

哈哈,不再说我那无聊的阴晴论了。昨天做了Pandan chiffon cake。回看我的档案,原来上一次做已是差不多一年前了,不过那次用了不恰当的模具,所以没有戚风蛋糕应有的松软度。我是耿耿于怀的。结果问题果然就出在这里。用了新买的tube pan,蛋糕前所未有的松软,膨胀得快要到烤箱顶了。这次的质感完全就是戚风的模样! 老公说沾咖啡吃最棒,我呢,还是热巧克力。

01 March 2009

永在怀念中……

2009年3月1日
去年今天,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
您睁开眼睛看我最后一眼,我怎能忘得了;
您的手在我的抚握中渐渐变冷,我怎能忘得了。
直到今天我仍能深深感觉到你的爱,
哦,您应该记得那天您在我的梦中跟我说“我爱你”吧?
好奇妙呢,你在世时应该不会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吧?
我想着想着嘴角扬了起来,您要在离开后才悄悄地告诉我啊!

您放心,我们大家都活得越来越爱彼此,谢谢您。
永远怀念您,公公。

27 February 2009

有那么神奇吗?

2009年2月27日
我只做过蛋糕,没做过面包。But I’m a bread person. Totally. 那个像魔法一样的软绵绵、香喷喷、吃了让人有无限满足无限幸福的东西。要不是亲手将它制作出来,我想我对它也只不过是像喜欢别人家小孩一样,纯粹喜欢,没有感动得想要掉泪像自己生出来的小孩一样喜欢(虽然还没生小孩但我想就是那种感觉吧)。

但亲手(是真的亲自用双手)将它从一堆面粉搅和成有弹性的面团、看它慢慢发酵、再送进烤箱里看它膨胀、变成金黄色,然后香气传出的那一刻,我兴奋感动得差一点鼻酸。当下想向全世界炫耀,这些由极其细微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份子组成,叫“面包”的东西,是由我拉拔长大的!

面包怎么可以这么神奇啊?一道“冬菇焖鸡”在还没有变成一道菜前,就是冬菇&鸡,煮出来嘛理所当然就是冬菇鸡啦。可是面包不一样,哦嗯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没有亲身经历,你永远不知道感动在那里。我真希望能与你你或你分享我那刚刚出炉的面包,然后看着你们脸上或赞许、或满足、或惊讶、或幸福的表情,(虽然它可能在你家附近轻易能买到but,)嘿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的啊!


(食谱来源:Ohbin’s Cheese Sticks
第一次做,拿捏不好大小,有长有短,不过无所谓。我用了面团来做cheese stick。撒了不少的shredded cheddar cheese以及少许糖。
未膨胀前它们是分开的,膨胀后紧紧地相依~ 刚出炉的芝士面包香~请想像。来,尝一口~

23 February 2009

数码的、非数码的,回忆

在整理照片。累积了好几个月还没做分类。看着看着,像是昨天才发生的,怎么已是去年的事啦?分类好的图片,我会存进external hard disk里,把电脑里的删除掉。现在留在电脑里的,还有10、11、12、1月的没整理。图片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些是我想要铺成文的,没写成,有些遗憾。嗯也不能真的算遗憾,至少在那些moments,我即时将之数码化了后得以永久保存。现在要回忆,可以慢慢来。

無法想象,如果現在還是“非數碼”年代,我們跨年时的台北行,要用上多少卷菲林?哦“菲林”,這字有點陌生了。我隨便算了一下,保守估計要40卷(以一卷36張來計算)。若是在以前照片需要冲洗的年代,爸爸一定会说:浪费film!

讲开又讲,我其实很幸运,有个爱捉镜头的爸爸。因为多得爸爸,我的个人成长历史都有照片可以trace back,从零岁开始。记得刚上中学初一的时候,历史老师要我们做第一个Sejarah Project,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从家里的所有相簿里,完完整整地收集齐自己从1岁到13岁(满月的也找得到),共13张的生日照片,作为我个人成长史的内容。忘了这功课有没有拿很高分,但自己是相当得意的,因为我想没有多少位同学能像我一样能集得齐这些珍贵的回忆吧?

到吉隆坡念学院时拥有了第一台相机,我记得好像是一台Nikon的傻瓜菲林机。这台相机跟着我到澳洲念大学,当时数码相机已有但还没普及化(2001年),念大学的一年里,我用它所拍出来的照片,整理成满满的3本可放500张照片的相簿。我当时认为那已是我一生人当中拍最多照片的一年了。(我想也是这台菲林相机最后最备受重用最光辉的时刻了,因为之后不久它已不再productive,也渐渐被打入冷宫。)

2002年我们拍拖的开始,也是进入全盛数码年代的开始。我俩共同拥有第一台数码相机,自此,美好的回忆都在一張張虛而實的數碼照片里。在澳洲的一年千多张照片算什么?一天数百张照片我们自此信手拈来。从甜蜜的热恋、第一次一起去旅游、驾着我们第一辆车上山下海,到搬家、买房子、结婚……到买第二台、第三台数码相机……接下来,就是要买一台更大容量的hard disk……

数码化已不能回头(虽然也和Lomo和Instax那样的传统加创新玩意有一腿),再也不用顾虑要冲洗照片而可以放肆地留住生活记忆的每一刻,是很畅快的一件事。

噢~我扯得太远了,其实只想要和你分享上几个月的一些回忆……
2008年10月19日,到上海美术馆想看2008年度的双年展《快城快客》,可惜人龙实在太长了,只好作罢。拍了一些室外的某些装置艺术。这是其一。
2008年10月31日,万圣节那天,我没扮鬼,可是头发像鬼酱(这是题外话)。请ignore我像师奶一样的头发,看后面那位穿红衣的我的新偶像!这算是偷拍吧?哈哈
2008年11月11日,在上海金茂53层,庆祝我俩的结婚anniversary。
窗外发光的明珠塔,陪着我们吃晚餐。
2008年11月15日,到南京的汤山泡温泉。里头不能拍照,只有在裸露前拍了入口,哈!
2008年11月16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馆前的一尊很高的雕像,名为《家破人亡》。
灰白色的展馆,内外都呈现出严肃庄重,是对300,000个在1937-1938年悲惨罹难的南京同胞的悼念。
2008年11月24日,唐姑姑到上海探望在这里工作的女儿Heather,我们一起吃饭。
Leanne和Heather两姐妹。
2008年11月26日,从新落成的上海金融中心SWFC的Park Hyatt望向金茂和明珠塔。
Park Hyatt主厨的太太(我的中学同学)Mrs Wetzel邀我来玩耍,嘻!
我们两人占用了整层的泳池。
2008年11月27日,Wall-E想要吃我煮的南瓜饭……
2008年11月30日,思南路上,某家人在后院的晒衣架上晒着腊鸭。
2008年12月7日,阳光真美。
2008年12月13日,周末逛南京西路,恒隆广场前的圣诞装置。2008年12月14日,我煮的100%homemade蘑菇浓汤!
2008年12月17日,圣诞节前与新结识的女人们(与小孩)的聚会。
2008年12月19日,我为圣诞节做的姜味cookies。
2008年12月20日,周末,坐在我喜爱的cafe里看书。
2008年12月21日,原来这年的“冬至”提早一天。幸好冰箱里有冷冻的汤圆,意思意思过过节。哈~
2008年12月24日,与大马某知名杂志时尚编辑Shawn先生在上海碰面~
2008年12月24日,X'mas Eve,新天地的圣诞装置。
在太平馆享用我们的圣诞大餐。
Cheers!
**08/09跨年的台北之旅的照片,老公已分类上传在Facebook,可点击以下链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