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越城市越自在
Text & Photo:玉珊
早阵子在《周末画报》的“城市”副刊读了一篇叫“三飞人群生存实录”的feature。“三飞人”是中国的一种普遍的特有人种。他们是这个国家迅速发展、各企业拓展业务市场以及为了体现滚动式管理下的产物。在机场check-in 对这些人来说就像每天上班打卡一样平常,他们所服务的机构在京沪穗(即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分公司,而每星期必需在这三大城市中穿梭飞行,因此而得名。专题中找来了多位“三飞人”作访问。针对其中一个问题:这种“三飞”生活给你带来的得与失,大家的“得”,几乎都有一个强烈的共同点:在飞机上的时间,能堂而皇之地关掉手机、完全不受外界干扰,是最私人、耳根清净的时刻。当中一位说:“躲进全是陌生人的世界,无人打扰,是挺滋润的时光。”
这句话,是许多繁忙都市人的心境写照。那种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原来可以用“滋润”来形容。可见,高速度发展的城市,人们每时每刻都与不同的人事物对峙所产生的摩擦,是多么地消耗人体的养分!耐性、和谐、愉悦、友善、细心等等基本构成“人”的成分,正一点一点地被消磨而殆尽,促长着城市里许多行尸走肉的麻木躯壳。
难怪,走在街上,人们的额头总是印着“请勿打扰”的明显告示,让人不敢靠近。要问路,路人俨然一副机械相,“不好意思,请问……”话还没说完,对方还会倒退一步,好像你已“侵犯”到他独自走路的私人时间,抹杀了几秒他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到三层楼的完善药房有目的地寻找某个产品,从底层开始问起,销售部的阿姨严肃的说“没有,到二楼问”,二楼的则指向三楼,三楼的又指向底楼,结果,就在你已放弃时,无意间发现就在第一次问问题的位置后方,看到了要买的东西。
看来大家的眼角都长得和越盖越高的摩天大楼那么傲,人性正被冰冷高科技冲击着盲目向前,忘了原本最重要的礼仪廉耻、友善和谐。抑或是,那份冷艳高傲、自以为是,本来就与三四十年代那最繁盛的上海一同俱来?
“软件”(人的陋习)还没来得及跟上进步神速的“硬件”(城市设施),的确让人不敢恭维,但上海城市化及国际化下的硬件成果,我倒是非常享受。享受这里因企业竞争而持续进步的国际专业服务、享受这里的优质物质、享受这里的应有尽有、享受这里的交通发达生活便捷、享受这里的独特文化气息、享受这里的一切奢华妩媚、享受这里的生活只需a click away,就能完美解决,无需他人援手。
这座城市的生存法则,就是要把自己永远当游客,冷眼旁观--只享受其精华,却不融入任何感情、不必和这里有任何牵连挂钩,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怨气。当硬件发展得好,就让你不必与人有接触或摩擦,那份距离,其实是一份安全感。安全于,你在这座城市如隐形人般的自在。
快要9个月了,我渐渐不再抱怨这座城市人们的无情冷漠、横冲直撞,反而觉得,越城市越自在。也越来越明白,只有在与自己独处的时光,从沉淀、思考、宁静中,才能渐渐寻回个人的养分和素质,那样,人面才会恢复一抹“滋润”的血色。
*本文已被刊登于2008年1月《SISTERS》的“Art For Soul”专栏
4 comments:
写得好好哦!
其实,我们的保护意识都很强,所以对于问路的人都不会给予好脸色。是社会的错吗?治安太差了吗?听太多的诈骗案了,有谁不怕呢?
说到“三飞人”最享受的时刻,在机上不需开手机。我其实也很怕在星期日或假日收到电话,尤其是客户的来电,看到是他们,会不接,除非真的逼不得已啦!
朋友问我上海生活如何,我通常是这样回答的:
上海就像一位很艳丽的美女,但没有灵魂。你会很proud的与她为伴,having fun,但不会厮守终生。
你说得对,置身这城中,我永远当自己是一为过客,冷眼旁观 -- 没有感情,没有牵连,没有太多的怨气...
waimei:
谢谢:)
无可否认,大马人的保护意识都很强,的确是治安太差了。可是我却觉得上海人不是居于自我保护意识强不强的问题(上海治安很好),而是不够友善。
哈哈!对啊,我们都同时享受并憎恨着手机带来的便利~
vivian:
我记得我也曾经在一篇旅游稿里这样形容过上海(像个妩媚的女人),本想找出来让你看看,可是存档不见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