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anuary 2008

豆捞

上海很流行香港茶餐厅,到处可见,也不乏好吃的,最火红的应该要数“新旺”,也是我俩的最爱,粤式佳肴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上海也很流行“豆捞”,到处都能看到名字中有这两个字的连锁餐厅,起初非常好奇,什么是豆捞?看看英文名—Dolar Shop?还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你要不要猜猜看?我当时觉得是以豆制品为主的餐厅,错错错!灯灯灯灯……原来是一种新兴的时尚火锅。朋友们大力推荐“豆捞坊”,元旦前夕去试了,果然不同凡响!

菜单上解释:“豆捞”源于澳门,由于澳门地处东海暖流区,海产品丰富,澳门人将当地盛产的富饶海产品变换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工后置于锅中涮煮以求口感变化,久而形成了豆捞火锅的这种独特吃法。“豆捞”一词取自“都捞”的谐音,以“捞”字的口彩寄语发财旺运。意思是不仅捞得锅中的丸、滑、海鲜,更能捞得到财气、运气 。

坦白說,澳门特色美食我只知道葡萄牙式菜肴、葡京蛋挞、猪扒包、澳门海鲜,但是就没听过“豆捞”这玩意儿。而如果用广东话来念“豆捞”,其实和“都捞”并不相近,问了在香港的朋友,似乎也没听过。于是我怀疑,是不是上海人自己自编自导的噱头?(有人知道真相请纠正我)还搞得煞有其事,其它同类的餐厅还有“澳门豆捞”、“豆捞工房”、“食神豆捞”等等。


从网上找其资料,还找到这样一段豆捞的故事: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位成功的澳门商人,年少时曾一贫如洗,为人厚道,乐善好施,经常倾其所有帮助贫困的人们,此举感动了上苍,神人赐给他一个紫铜火锅,俗称豆捞。” 朋友笑说他们在创造新文化,就好像马来西亚的“捞生”,是大马独创的新年文化。说的也是,此“捞”和彼“捞”,意义还真是如出一辙呢!

姑且不问出处,实际上,我们去的那间“豆捞坊”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与其他火锅不同的是,采用一人一小锅的吃法,精致之余又非常卫生,还可以依个人口味从众多汤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这家豆捞来说,其主打的火锅料是以各类新鲜肉类和海鲜所手打的丸和滑,弹口的肉质蛮赞的哦!其它的就是一般火锅常涮的牛羊肉片、海鲜以及蔬菜类,不过呈现的方式非常精致就是了。

一直都认为吃火锅是较“豪爽”的dining风格,大伙儿热热闹闹、菜啊肉啊都一股脑儿地放进锅,熟了就吃,没什么讲究,只要材料新鲜、气氛喧哗就对味了。可是这次却第一次体验了火锅精致的吃法,真有意思!

气氛很优雅的时尚火锅店:豆捞坊
白萝卜也可以这么精致哦,中间是红萝卜香菇面筋撒尿牛丸(前) 虾丸(后)茼蒿牛羊肉片我把金针菇拍的好美哦!魔芋丝我的锅,好料!

**(更多图片,点击这里

1 comment:

CS said...

看得我都要流口水了!那蘿卜最厲害!
在美國這里dolar shop是賣一元商品的……哈哈!